# 数据库 ## 简介 ### 什么是数据库监控 **数据库**,即数据库监控,是一个针对 OushuDB 的,包含数据库拓扑结构、数据库常用监控指标信息、节点列表及节点基础指标信息、拥有多节点指标对比功能,支持编辑的面板组件集合。由【集群概览】和【执行历史】两部分组成。 ### 使用场景 * **集群概览**:用于配置和查看 OushuDB 的拓扑结构、整体的监控指标和节点信息。 * **执行历史**:用于多节点指标对比、查看多节点历史 TopN 进程。 ### 基本概念 #### 时间范围 系统提供两种时间选择方式,分别是固定时间范围和自定义时间范围: * **固定时间范围**: 系统固定给您可选择的时间范围称为固定时间范围。用户可选择的选项为实时、近一天、近七天。固定时间范围的计算方式为,以现在的时间作为结束时间,向前推至某段时间,在这段时间内,相关指标的变化信息。如,“实时”表示以选择实时选项的时间为结束时间,向前推至1小时时间点为开始时间,查看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相关指标变化信息 (近一天、近七天同理) 。固定时间范围选择后,页面持续接收最新指标数据并展示。 * **自定义时间范围**: 可自定义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。最大选择范围依据 prometheus 数据存储的配置决定,当前默认值为保存 14 天。如果有需要可以修改默认 prometheus 配置来满足需求。自定义时间范围不可以动态刷新指标数据。 ![](images/time-range.png) #### 数据粒度 数据粒度是在时间维度上,按照某个时间长度,将数据进行一次整合的具体时间长度。如“近七天”的数据粒度为1小时,即,在“近七天”的时间范围下,数据每1小时整合一次。数据粒度依据不同的时间范围提供不同的可选选项: * **近 30 天**: 按 1 小时; * **近七天**: 按 1 小时; * **近一天**: 按 10 分钟、按 1 小时; * **实时**: 按 10 秒、按 1 分钟; * **自定义**: 由管理平台决定数据粒度的时间范围; ![](images/time-size.png) ## 使用指南 ### 集群概览 当您希望查看 OushuDB 集群的整体情况时,您可以进入数据库的【集群概览】模块。您可以点击【顶部菜单栏】的【产品】=>【监控运维】,再点击【侧边栏】=>【数据库】=>【集群概览】进入到数据库的【集群概览】模块,如下图所示: ![进入集群概览](images/db/go-to-cluster-overview.png) 在【集群概览】中,您可以看到【集群拓扑图】、【集群基本信息】和集群其他运行情况等内容,如下图所示: ![集群概览](images/db/cluster-overview.png) 开启【编辑模式】,您可以编辑集群拓扑图下面的面板大小、位置,或新建面板,或从面板组件库添加面板(但仅限于编辑模式打开的状况下),如下图所示: ![集群概览编辑](images/db/cluster-overview-edit.png) ### 执行历史 当您希望查看 OushuDB 的集群历史时,您可以进入数据库的【执行历史】模块。您可以点击【顶部菜单栏】的【产品】=>【监控运维】,再点击【侧边栏】=>【数据库】=>【执行历史】进入到数据库的【执行历史】模块,如下图所示: ![进入执行历史](images/db/go-to-execution-history.png) 在【执行历史】模块中,您可以选择节点查看基准指标内容,您还可以查看历史时间节点 Top 进程和进行多指标的对比,如下图所示: ![执行历史](images/db/execution-history.png)